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热点评论>正文

水再大,也不畏惧——记者眼中的王家坝

时间:2016-04-17  责任编辑:  来源:    评论() 字号:TT

 记者 刘成

 

  超过警戒水位的王家坝水位依然在缓慢上涨着,延迟而来的王家坝洪峰以及我市的防汛工作让市内外多家媒体记者关注着阜阳。截至昨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安徽日报、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安徽电视台、安徽商报、新安晚报等中央、省级的多位记者采访我市防汛、阜南濛洼蓄洪区防汛及王家坝闸水情等情况。同时我市按照防汛工作宣传预案,为他们的采访报道提供方便。

  2007年防汛抗洪期间,新华社记者白斌就曾多次来到阜阳,报道我市防汛抗洪工作。今年他再次来到我市,走进濛洼行蓄洪区内群众中、来到王家坝巡堤的干群中,亲身感受“王家坝精神”。昨日,白斌了解了王家坝水情以及濛洼当地保庄圩里的群众生活和精神状况。“阜阳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防汛工作,关注群众的生产和生活。当王家坝超过警戒水位后,当地大人小孩是一种安然、镇静心态,没有那种紧张心理,他们在如此大水面前表现出的从容镇定,体现了国家投巨资对淮河治理工程的作用。即使水再大,他们也不怕。正如我在采访当地一位百姓时,他说,国家给我们修好了王家坝闸。蓄洪时,国家又有补偿款,党和政府时时处处都在为我们排忧解难。有了这,再大的洪水我们也不畏惧。这是濛洼群众的心里话,也是阜阳人民的心声。”白斌在采访后感言。

  同样,从2003年以来,每逢淮河出现大水时,安徽人民广播电台记者杨雪雷就奔波在防汛抗洪报道路途上。昨日,是他在今年王家坝出现超警戒水位后,连续第三天来到这里。在采访完王家坝的水情后,他又对居住在保庄圩内群众进行走访。他说:“采访中,我看到当地的百姓像没有大水那样,不慌不忙地在地里拾掇着庄稼,他们有的在采摘毛豆,有的在清除杂草。他们在大水面前表现出的从容、镇定,说明有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注、关心和关爱,他们不再谈水色变。”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