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 岳阳新闻网>正文

《岳阳历史文化十九讲》讲前讲后

时间:2015-12-08 08:57:13  责任编辑:何林福  来源:岳阳日报    评论() 字号:TT

    “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古城岳阳有着悠久历史、秀丽风光、绝佳生态、丰饶物产和灿烂文化,古今共谈,今人尤著也。昔日的历史文化,在我大学毕业到岳阳工作时则直接引起了我对岳阳的热爱和对她的好奇。

    在我的经历中,有三个身份常被提及:教师、公务员、学者。一直行走在政府官员和学者之间,为对岳阳研究的那份坚持坚守。先后就职于市委办、政研室和市政府办,为我提供了一个可以眺望岳阳、有幸亲历和参与新时期改革开放背景下的岳阳变迁的平台。1998年和2010年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为我作过3次专访节目。一些朋友看后说,你与岳阳打了一辈子的交道,熟悉其地,又熟稔其史,熟悉其事,又熟稔其人,何不如实道来,把你研究岳阳的讲稿,弄成一本书,让大家关注岳阳、了解岳阳、热爱岳阳、走近岳阳,你的功莫大焉。也有朋友看过我写的这方面的文章,便再三敦促,要我选辑一本,算是“补缺”。我受到劝慰和鼓励,于是就真的弄成了《岳阳历史文化十九讲》,聊以充数。

    之所以研究岳阳历史文化,似是偶然,又有那么一点必然。一是我虽然是临湘人,但此生的黄金时代是在岳阳度过的,临湘归岳阳市管辖,岳阳也算得上我的故乡。二是我是学历史地理的。记得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传康嘱咐我说:“你不管今后做多大的官,做学问做到这个地步不容易,千万不要丢,丢了太可惜!对你对一个地方都是一大损失。”这句话是指导我一辈子的座右铭。为此,我在从政期间对所学专业一直没有放弃,虽只能是兴之所至的余事,充其量算是一个“星期天学者”。三是因我是在党委、政府部门从事过政策研究的人员,既熟悉学术研究的范式,又熟悉怎么通过一个理论或者一个工具把一个问题讲清楚、研究透彻,能够让我们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让研究成果在服务决策和传播过程当中发挥更加有效而有用的作用。在这里,美丽的岳阳让我获得了观赏巴陵胜状的情致,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则满足了我搜奇访胜的兴趣。

    说实话,做学问很苦很累也很快乐。

    我说苦和累,是因为做学问是一桩苦差事。搞历史地理,乃是“又古又今”之学,既要研究历史上的古籍文献,又要结合现代地理学的知识实地加以考察,是需要“读书”和“行路”的。“行路”自然要“跑”。30多年来,读书、教学和工作之余,我常常利用休息时间出游在外,足迹遍及岳阳名山胜水,目光始终关注着岳阳的历史和现实。从实物资料和文化现场实地考察着手,先野外后考究,由物而史,以物证史,以物正史,以物补史。通过这些年的寻访,我深深感受到历史文化的探讨,结论固然重要,过程尤其值得我们特别注意。一次次探访的过程,可以得到许多典籍中没有的东西。“读书”,需要读有字的书,也需要读无字的书。岳阳虽有历史的沉淀,但发展很快,变化太大了,我只有翻阅大量书籍,而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则使我少走了许多学术上的弯路。这长期“走”的过程,让我对岳阳的风土、风物、风情、风俗都有了特殊的感情,这一方水土一直是我研究和写作的母体。

    而其中的快乐是因为做学问很有意思、很有意义。研究工作一种叫作兴趣研究,一种叫作生存研究。我完全是出自热爱,潜心研究岳阳学和岳阳楼文化,纯属兴趣研究,所以我觉得搞科研是一种幸福。作为政府官员,同时也作为学者,我始终坚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慢慢来的人生哲学。所以我做学问也奉行的是“采蜜哲学”,就像一只小蜜蜂,每日从百花丛中采集一点点精华,酿成蜜,乐此不疲。做学问需要具有某些条件,有时机遇也很重要。岳阳很多部门单位、学校为我提供了讲学的讲坛和机会,该是何等荣幸!作为本书的作者,我完全是因为岳阳之召唤和欣赏后余情不能自已,才写作这些讲稿的。我也是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情趣,领会与感受着岳阳,并用自己的言语述说岳阳在我心中所激起的感情波澜。英国史学家霍·卡尔说:“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套用他的话,我从事的岳阳历史文化研究,就是我与听众、读者连续不断的问答交谈的过程。我的《岳阳历史文化十九讲》是我热爱岳阳的家乡情结的历史文化呈现,虽然它是举办各类公开讲座,为各类人员讲述的不同的主题、专题或话题,所有内容的核心却是介绍岳阳历史文化和岳阳市情,都在引导人们以研究者的视角,专业性认识岳阳、分析岳阳、发展岳阳的正能量,惟愿给岳阳留下一种可资参考的证词。毕竟,多人阐述的历史,才有可能最接近历史的真相。

    这些年的书斋苦读伴随着车马征途,让我感受到了岳阳历史文化的魅力。于是,我常常把看及寻找的过程逐渐转变成了亦访亦写亦讲的过程。这本《岳阳历史文化十九讲》,只是我“求知”、“求道”的零星收获。它除个别专题外,都是在各地作过演讲的讲稿,有的还在《光明日报》、《中国园林》、《地理知识》、《中国国家地理》、《风景名胜》、《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热带地理》、《地名丛刊》、《地名知识》、《湖南年鉴·文献与人物》、《农业考古》、《云梦学刊》等报刊上发表过的。需要说明的是,讲稿中提到的岳阳、汨罗、平江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如何如何,都是指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的情况,今天肯定大有改观。我想这是一本历史文化读物,今天之情况也就无须我在此赘言了。但我仍然期望它能给人提供一些参考和启发,以增加旅游业良性发展的可能。这次整理时基本上保持着原貌,只对部分内容、文字做了必要的增补、修订,力求完善一点。在此,衷心希望我的演讲集,对于要了解岳阳的读者们,有所帮助。同时,我也希望得到朋友和读者的指正和赐教。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