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时尚频道 > 男性时尚 > 精致生活>正文

青春不灭梦想不息 三位80后的“速递梦”

时间:2016-04-23 09:52:11  作者:  来源:    评论() 字号:TT

 

  记者许颖/文戴文学/摄

 

  不足20平米的办公室,仅有3张办公桌和两台电脑,一摞摞堆在墙角处的宣传资料就已经占据了整个办公室的很大一块地方。头顶的吊扇转个不停,却没有带来多大的清凉,坐在里面的人即使不动也会浑身出汗。这就是信达速递公司的“大本营”,近日,记者走进了这家

  由3个80后年轻人共同缔造的阜城第一家也是唯一的一家同城速递公司,倾听他们在创业途中的酸甜苦辣。

 

看准市场空白

 

  2010年4月17日,凝结着刘畅、李棪、吴川南三个年轻小伙无数心血的同城速递公司终于成立了。据刘畅介绍,同城速递包括代购物、代送鲜花礼品、代缴费、派送请柬喜帖、代发广告、传单等业务。而说起为何选择同城速递作为自己大施拳脚的行业,公司总经理刘畅表示正是看准了同城速递在阜阳市场上还属于空白状态。“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同城速递发展得很好,但是阜阳市场这块蛋糕却还没有人品尝。”2006年当兵退役的刘畅一直在寻找一个感兴趣的项目开展自己的事业。偶然的一次机会,他接触到了同城速递,这一新鲜事物一下子就激发起了他的兴趣。随后,他将要开拓阜阳同城速递市场的想法同合肥的朋友李棪、表弟吴川南说起后,得到了他们的支持。三人商量好一同打拼事业。

  “我退伍后,家人一直希望我考司法干警,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刘畅说家人对于他创业的想法还是有一定的抵触情绪的。但下定决心的3人在共同努力下还是想方设法凑了一些资金,经过认真选址后,租了办公室,并在颍州、颍东、颍泉三区都设立了分部,方便将业务辐射到全市区。

 

开始时四处碰壁

 

  怀揣着美好梦想的3个年轻人却在现实的面前狠狠地碰了壁。“现实情况跟我当初设想的差了很多。很多人并不了解同城速递,而且阜阳不像大城市那样生活节奏快,在阜阳,有闲余时间的市民还是很多,他们并不需要这项业务。”刘畅说,公司成立之初的很长一段时间,生意都很冷清。为了帮公司开拓市场,刘畅只好上门找或写信给一些大公司,希望能揽下帮他们速递文件、票据的活儿。“当时想能找到一家大公司的话,就能稳定业务,对公司开拓市场有很大的帮助。”刘畅说他的这一想法却屡屡遭拒。“我们不需要这项业务。”“如果你们公司能坚持一年以上还存在的话,我们再去找你。”……刘畅听到的多是这样的回答。

  除了谈业务屡屡受挫,公司的速递员还经常遭遇一些客户的恶作剧,办好了事或代买了东西,却怎么也找不到人。刘畅充满无奈地告诉记者,不少客户在货到后会以种种理由拒绝收货,或者干脆就消失不见。而只有客人接收货物后,他们才能收款,于是,忙活了半天却没人付款,还留下了一堆麻烦,这样的事对他们来说已经见怪不怪。而这样的“哑巴亏”,他们也只能默默承受。

 

未来的路还很长

 

  业务量一直上不去让3个年轻人的创业积极性大大受挫。这时,刘畅在网上认识的一个朋友的鼓励让他们又重拾了信心。“我当时心情很浮躁,甚至一度想放弃。一次在阜阳的一个论坛上看到了现在这个朋友的创业故事,觉得很振奋人心,就跟他进行了联系。”刘畅说,在与这位朋友深入接触后,这位朋友称赞他的项目找的非常好,并鼓励他继续坚持下去。

  如今,坚持下来的3个年轻人终于初步品尝到了成功的果实。“现在我们每天都有三四十件单子,周末业务量要多些,能达到五十多件。”刘畅说,现在公司的人数也由当初的3人扩大到了15人。为了让公司步入正规化,3个年轻人集思广益,制定了员工制度等各项适用于公司的内部规章制度。为取得快递许可证,李棪积极奔走,如今审核已经通过。刘畅还让所有的员工都参加即将举行的速递员资格考试,力求使公司员工更加专业化。

  经历了创业的起起伏伏,刘畅对未来充满了信心:“我相信天道酬勤,我会坚持把这件事做下去。”但另一方面,刘畅也坦言,未来要做的事还很多。“我们公司是一支年轻的队伍,最大的也才26岁,因此经验不足是我们的缺点。虽然业务量已经增加了不少,但却只够公司内部开销。”刘畅说,目前,公司的业务主要集中在文件、货品速递上,业务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扩大。而宣传不到位,宣传效果不佳也是令他们头疼的事。他们现在正在寻找这方面的专业人才为他们指点迷津。

请选择您浏览此新闻时的心情

相关新闻